第八节:C语言算术运算符
时间:2015-5-19 20:24
热度:10591°
评论:0 条

C语言算术运算符
【例3-14】除法运算符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printf("\n\n%d,%d\n",20/7,-20/7);
printf("%f,%f\n",20.0/7,-20.0/7);
return0;
}
本例中,20/7,-20/7的结果均为整型,小数全部舍去。而20.0/7和-20.0/7由于有实数参与运算,因此结果也为实型。
【例3-15】取余运算符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printf("%d\n",100%3);
return0;
}
本例输出100除以3所得的余数1。
自增、自减运算符
自增1运算符记为“++”,其功能是使变量的值自增1;自减1运算符记为“--”,其功能是使变量值自减1。
自增1,自减1运算符均为单目运算,都具有右结合性。可有以下几种形式:
++i:i自增1后再参与其它运算。
--i:i自减1后再参与其它运算。
i++:i参与运算后,i的值再自增1。
i--:i参与运算后,i的值再自减1。
在理解和使用上容易出错的是i++和i--。 特别是当它们出在较复杂的表达式或语句中时,常常难于弄清,因此应仔细分析。
【例3-16】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int i=8;
printf("%d\n",++i);
printf("%d\n",--i);
printf("%d\n",i++);
printf("%d\n",i--);
printf("%d\n",-i++);
printf("%d\n",-i--);
return0;
}
i的初值为8,第4行i加1后输出故为9;第5行减1后输出故为8;第6行输出i为8之后再加1(为9);第7行输出i为9之后再减1(为8) ;第8行输出-8之后再加1(为9),第9行输出-9之后再减1(为8)。
【例3-17】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int i=5,j=5,p,q;
p=(i++)+(i++)+(i++);
q=(++j)+(++j)+(++j);
printf("p=%d,q=%d,i=%d,j=%d",p,q,i,j);
return0;
}
这个程序中,对P=(i++)+(i++)+(i++)应理解为三个i相加,故P值为15。然后i再自增1三次相当于加3故i的最后值为8。而对于q 的值则不然,q=(++j)+(++j)+(++j)应理解为j先自增1,再参与运算,由于j自增1三次后值为8,三个8相加的和为24,j 的最后值仍为8。
注意:经过读者反馈,我们意识到上面的解释是错误的,笔者亲测,在VC6.0和MinGW下的输出结果是:
p=15, q=22, i=8, j=8
对于 p=(i++)+(i++)+(i++),先计算 (i++)+(i++),因为是“后自加”,等价于 5+5,结果为10;然后计算 10+(i++),等价于 10+5,结果为 15。
对于 q=(++j)+(++j)+(++j),先计算 (++j)+(++j),因为是“前自加”,要先计算两次 ++j,此时 j=7,然后相加,相当于 7+7,结果为14;然后计算 14+(++j),相当于 14+8,结果为22。
C语言基本算数运算符如下表:
【例3-14】除法运算符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printf("\n\n%d,%d\n",20/7,-20/7);
printf("%f,%f\n",20.0/7,-20.0/7);
return0;
}
本例中,20/7,-20/7的结果均为整型,小数全部舍去。而20.0/7和-20.0/7由于有实数参与运算,因此结果也为实型。
【例3-15】取余运算符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printf("%d\n",100%3);
return0;
}
本例输出100除以3所得的余数1。
自增、自减运算符
自增1运算符记为“++”,其功能是使变量的值自增1;自减1运算符记为“--”,其功能是使变量值自减1。
自增1,自减1运算符均为单目运算,都具有右结合性。可有以下几种形式:
++i:i自增1后再参与其它运算。
--i:i自减1后再参与其它运算。
i++:i参与运算后,i的值再自增1。
i--:i参与运算后,i的值再自减1。
在理解和使用上容易出错的是i++和i--。 特别是当它们出在较复杂的表达式或语句中时,常常难于弄清,因此应仔细分析。
【例3-16】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int i=8;
printf("%d\n",++i);
printf("%d\n",--i);
printf("%d\n",i++);
printf("%d\n",i--);
printf("%d\n",-i++);
printf("%d\n",-i--);
return0;
}
i的初值为8,第4行i加1后输出故为9;第5行减1后输出故为8;第6行输出i为8之后再加1(为9);第7行输出i为9之后再减1(为8) ;第8行输出-8之后再加1(为9),第9行输出-9之后再减1(为8)。
【例3-17】
#include<stdio.h>
intmain(void){
int i=5,j=5,p,q;
p=(i++)+(i++)+(i++);
q=(++j)+(++j)+(++j);
printf("p=%d,q=%d,i=%d,j=%d",p,q,i,j);
return0;
}
这个程序中,对P=(i++)+(i++)+(i++)应理解为三个i相加,故P值为15。然后i再自增1三次相当于加3故i的最后值为8。而对于q 的值则不然,q=(++j)+(++j)+(++j)应理解为j先自增1,再参与运算,由于j自增1三次后值为8,三个8相加的和为24,j 的最后值仍为8。
注意:经过读者反馈,我们意识到上面的解释是错误的,笔者亲测,在VC6.0和MinGW下的输出结果是:
p=15, q=22, i=8, j=8
对于 p=(i++)+(i++)+(i++),先计算 (i++)+(i++),因为是“后自加”,等价于 5+5,结果为10;然后计算 10+(i++),等价于 10+5,结果为 15。
对于 q=(++j)+(++j)+(++j),先计算 (++j)+(++j),因为是“前自加”,要先计算两次 ++j,此时 j=7,然后相加,相当于 7+7,结果为14;然后计算 14+(++j),相当于 14+8,结果为22。


捐赠支持: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
"扫一扫"鼓励作者!

本文作者:RainFly
文章标题: 第八节:C语言算术运算符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ainfly.cn/?post=128
版权声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为“雨夜轩”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ainfly.cn/?post=128
版权声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为“雨夜轩”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

赶紧抢沙发哟!